一所高中的“蝶变”
—来自高新区实验中学的报道
(本文源自2014年7月15日济南日报 )
链接地址:http://jnrb.e23.cn/shtml/jinrb/20140715/1317172.shtml
去年,原历城四中划归高新区,更名为高新区实验中学,成为高新区唯一一所高中学校。今年,高新区管委会又重磅投入2.5亿元,实施高中名校战略,要将学校建设成设施一流、质量一流的品牌名校。对于这个目标,高新区底气十足。可就在一年前,连学校的老师都觉得这是痴人说梦,但一年时间过去了,他们发现这个“梦”愈发清晰。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学校改变的不只是一个名字。他们从教师队伍、学生管理、制度建设等细节入手,一步步的提升,让学校蝶变破茧而出,实现了美丽。
按照高新区教育发展蓝图的规划,要新建一所高中学校,完善全区的教育布局。就在去年,由于区域调整,原历城四中划归高新区,并更名为高新区实验中学。面对千载难逢的机遇,高新区果断决定,将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施高中名校战略,建设全市一流高中。
更名后的高新区实验中学借势扬帆。一年的时间,学校坚持多元发展,在突出文化课教学的基础上,着力打造艺术教育办学特色,为各类学生搭建了适合于自己走向成功的桥梁。如今,学校发展日新月异,优良的校风、学风,鲜明的办学特色,高品质的教育教学质量,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
今年,高新区管委会又斥2.5亿元巨资,对学校规划进行调整,分两期实施。在一到两年的时间内,一所具有最好硬件设施、最优教师团队的高新区实验中学将成为泉城东部的教育新秀。
机遇2.5亿元打造品牌名校
“这次要不是亲自到学校来看一看,还真的不相信学校变化这么大。特别是新宿舍楼真气派,设施真完备,和以前在这里上学时候的条件相比,真是天壤之别。”7月5日,是全市高中学校校园开放日,提起学校的巨变,一位曾经在这里读过书的家长显得特别激动。“以后孩子在这里学习和生活,我们就放心了。”
“经过调整规划后,学校占地面积为8万平方米,投资总计2.5个亿。我们力求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优化办学设施,改善办学条件,改造后的学校将成为济南东部一座地标性的建筑。”校长苏鹏告诉记者,学校的每一步调整规划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从营造优美的学习环境,到为学生提供一流的教学设施设备,在原有实验室基础功能上,紧跟各学科发展的脚步,充分给予了每个学生动手的机会。
占地3.2万平方米的教学实验楼,上百个各类实验与仪器室;标准的游泳池和图书馆,能同时容纳4000人就餐的餐厅;修葺一新的1.2万平方米的寝室楼,设施一流,太阳能、暖气、空调、网络全部一步到位,每个房间都通热水,还有单独的卫生间,学校在宿舍里就可以洗澡……按照规划,这一切都将在两年内变成现实。
“由于学校一直实行全员寄宿制管理,所以学校非常注重学生寝室条件的提升。要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都有家的感觉,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苏鹏说。
据介绍,除此之外,学校还将兴建一座15层的人才公寓,引贤纳仕,不断壮大、快速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加速名校经验在学校落地生根
若将建校比作筑楼,教师就是最不可或缺的工程师。去年,学校处于移交后的重新起航阶段,要想快速成长为高新教育的新旗舰,成为泉城东部的教育明珠,加快人才培养、合理配置资源是学校面临的首要任务。
“要想在短时间内完成‘蜕变’,缩小与名校的差距,就必须与名校合作,学习他们的管理教学经验,把一流的资源和办学经验引进来,以‘嫁接’的方式揉入学校,从而快速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实现学校的整体提升。”苏鹏告诉记者,现在,学校还与全国各大名校、高校展开合作,并与北师大附中等名校结成对子,为教师走出校园,走进其他学校观摩学习搭建了很好的舞台。
为快速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的软实力,经高新区管委会批准,今年学校专门拿出了6个带编制名额,面向全国引进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而且这个名额以后每年都会增加。
在不断引进优秀教师资源优化教师队伍的基础上,学校还会定期邀请全国名师来学校上课,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现在学校每年至少投入50万元用于教师培训,明年暑假开始,还会请外籍教师来校上课,外籍教师不仅可以带来世界前沿的教育理念及思想,还让可以老师更多地接触外界新事物开阔视野,紧跟教育发展潮流。”苏鹏告诉记者,学校老师们也都渴望名师来校指导,以此丰富自己视野,打开教学思路,寻找更加合适学生的
育人方式应用于教学中。教师们不仅充分利用在校时间集中组织研课、讨论、互相交流学习。学校也在寒暑假期为老师们安排专家讲座以及提供多种机会送学校老师去全国各大高校实地考察学习带回先进办学理念,以丰富完善高新教育。变革“合作”学习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讲台上,大屏幕播放着利用GPS定位系统抓小偷的场景;讲台下,学生们个个瞪着好奇的大眼睛,全神贯注地关注着事件的发展。这是记者在学校地理教师颜春华《全球定位系统》一课上的看到的一幕。课堂上,学生们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从新课导入到知识的梳理、练习,各个环节都紧跟老师的思路。整节课气氛热烈,学生个个争先抢答,表现异常踊跃。最让人吃惊的是,这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大家观念里认为的文化课基础比较差的音乐生。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基本,有了兴趣才会有动力。”颜春华告诉记者,音乐生在练习特长的时候往往会耽误文化课的学习,所以基础较差,但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所以找准兴趣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关键。
副校长王昌淮介绍,学校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应用到学科教学中,改革传统课堂,激发课堂活力,激活每一个孩子的课堂生命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前提,通过小组学习,以学生展示学习为突破口,创造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生态链课堂,才能探索出建设高效课堂的崭新途径。
采访期间,记者深入学校课堂参与示范课活动,领略了“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只见学生以六人为一个小组,围坐在一起进行探讨。探讨结束后,同学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上台展示他们的研讨结果,或眉飞色舞,或从容淡定,一个个落落大方,思维清晰,表达流畅。“这样的课堂能让我们充分的自主学习,而且形式活泼轻松,我们都喜欢。”学生们说。
“让每一个孩子都学起来,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强调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帮互助,而老师也不能只抓学习好的学生,更要关注学习差的同学。学困生在小组内学优生及老师的帮助下,快速成长,实现了在学习中每一个学生都不掉队,顺利毕业,并升入理想高等学府的教学目标。
另外,学校还非常重视运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通过各科老师制作的微课程,加入个性化教学因素进行教学,让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可以反复学习,既强化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解决了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明德让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成长
每一所学校都该有其文化气质,高新区实验中学的文化气质在于明德善行,自强不息。在学校校园里,有一支学生辅助管理志愿者队伍,他们被学生亲切称他们为“红袖标”。
食堂里哨音响起,他们指挥同学们依次排队,有序打饭;餐桌前人影闪过,他们监督学生厉行节约,文明用餐;两休之前,他们又在楼道穿梭,提醒学生抓紧洗漱,尽快休息;熄灯铃响,他们再在门前巡视,督促学生按时作息,安然入眠;总务处有他们提醒物品维修的便条,各年级有他们对棘手问题处理的建议……在学校,随处可见“红袖标”们的身影。
据了解,“红袖标”是同学们对辅助管理志愿者的昵称,也是一种爱称。
“学校一直想在学生自主管理上走出一条简单有效的路子,经过一番考虑,便大胆设立了学生管理并服务于学生的辅助管理岗位,创建了学生自主管理社团,并在全校范围内征集志愿者。”王昌淮告诉记者,学校所选拔的志愿者要有一定组织能力、实践能力,要有志于为其他学生发展贡献力量。
学生在自主管理的过程中,学校不仅给予了他们充分的信任和鼓励,并有的放矢地下放决定权,让学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这样不仅拉近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距离,更对管理工作中有可能出现的矛盾进行了缓冲。
“我们一定珍惜机会,努力工作,做好同学们的知心人,学校工作的小助手,全心全意,尽职尽责,相信同学们会接受我们,我们的努力一定会得到认可。”正如志愿者们说得那样,现在,学生们已完全接纳了他们,视他们为知心人,不论大小事都通过他们向学校反映。
也正是由于校园里活跃着这样一支负责任的队伍,学校里打架的没了、迟到的少了、食堂秩序井然了、内务不合格的少了……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悄悄发生着变化。
正是有了“当家做主”的感觉,学校学生各个不负众望,在2013年全国中小学环保知识暨POP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知识大赛中,48名学子榜上有名,其中学生段嘉宝更是获全国一等奖;在2014肯德基全国青少年校园青春健身操比赛的济南赛区比赛中,学校的“韵之美”体育艺术社团健美操队过关斩将,连连斩获高中组健身操基础套路一等奖、高中组啦啦操基础套路一等奖两项大奖。
创新跟踪“档案”记录学生成长足迹
在实验中学,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平等的关爱,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为了使每一个孩子都不掉队,每位教师以及管理干部都有“结对”学生,随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及学习状态,看到成绩,及时肯定鼓励;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
“每个学生都有一张‘在校表现跟踪档案’,里面不仅有老师们的寄语,教育学生面对错误应如何去做,还分设了奖励加分记录与违纪扣分记录表格,并在尾页明确标明奖惩处分规定。”苏鹏表示,从入校的第一天起,每一位学生都会拥有这样一份“档案”,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如何,一翻“档案”就一目了然。
如今,学校能有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与这张“学生在校表现跟踪档案”是密不可分的。记者从学生的档案中发现,学生犯了错误就会扣分,相应的表现良好就会加分,加分和扣分可以随时互相抵消。学校的初衷就是给犯了错的孩子一个改正的机会,同时,鼓励学生,希望学生犯了错误能及时改正,在学校能有良好的表现。就算学生犯了错误扣了分,也会通过多回答点问题、争取作业全对来挣分抵过。
慢慢地学校里打架违纪的学生不见了,上课迟到的学生少了,课堂上不听讲捣蛋的学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上课积极发言、课下互帮互助、抢着帮老师干活的学生。
“学生成长最关键的是心理问题,特别是对犯错的孩子,一定要给他们改正的机会,不能简单的一开了之。”苏鹏表示,有些孩子可能因为习惯不好、纪律观念比较差,才在无意中犯错。只有让他们明白了自己错在哪里,帮助他们解开心结,慢慢地学生自然就会回归到正途,成为大家眼中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