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学校介绍 现任领导 学校荣誉

陈方勇谈当前我校课堂教学改革

缘起:

新学期以来,我校积极推进以“导学用大课堂”为主题的教学(管理)改革,学校各年级、各学科的老师们都积极参与,我校课堂教学面貌发生很大变化。与此同时,也有个别老师对教学改革有不同认识,参与教学改革不够主动。最近,高校长找我谈话,表示学校教学改革不能单纯靠行政推动,还是要统一一下大家对改革的认识,希望我写一点东西。我也觉得确实有谈一下的必要。一些老师对当前教学(管理)改革不理解、不主动,是可以理解的。要不要改革?要什么样的改革?怎样推进改革,恐怕是我们每个人都在思考的问题。在此,我谈一下我的一点认识。

一、要不要教学改革

谈到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改革的目的。改革的目的,只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成绩,促进学生发展。

    那么为了提高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成绩,要不要改革呢?我觉得应该改革。我想从自身的教学经历谈起。

1994年曲师大毕业,参加工作,到现在已经22年多,回顾我的教学经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成长阶段,大约是94——98,从教的前四年。那时,总体上不会教,教学内容把握不够精准,教学方式基本是讲授式(虽然力图贯彻启发式),特别是高三复习没有明确方案,复习效率低。直到高三上学期初,观摩(济宁)省优质课评选、期中得到(区教研室推荐)山师附中张伟老师主编的《教与学——高三一轮复习资料》、下学期得到济宁教研室编的《时政热点复习资料》,一轮下来,接着又送了一届高三,才对整个教学内容有了比较精准的把握,对教学方式有了自己的认识。

第二阶段,熟练运用讲授式阶段。98年——04年,教学内容能够熟练把握,讲授式教学驾轻就熟。自以为讲课很精彩,但知识落实不好,不检查学生背诵,忽视题型训练,又加上当时很多学科“抢时间”,教学成绩不理想。但与此同时,注重落实的魏校长、孟庆杰老师、任平老师、王校长、张爱萍老师,则教学成绩很好,引起我的思考。

第三阶段,尝试导学式阶段,04年——现在。04年新课程改革以来,伴随济南市政治学科教学改革和学校教学改革,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但认识不深,成效不大。14年9月—15年6月,教高三美术班,11、12班,则感触较为深刻。上学期,美术生外出学专业,下学期三个月时间复习文化课,我们按照级部提出的“知识点教学”要求,精密安排美术生三个月的复习,突出了重点,加强了训练,强化了落实,放手让学生去背考点、去做试题(高考题、模拟题),结果,有很多美术生成绩竟然超过普通文科班学生。就11、12班而言,段河山老师,调动学生更好、成绩也更好;就政治学科而言,9、10班张立波老师,抓落实更好,成绩也更好,对此我有深刻感触。

从关注“讲”,一味的讲,成绩不理想,到放手让学生“学”、“练”,成绩较好,我由衷得感到,确实需要改革。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只管“教”不管“学”,只管“讲”不管“练”,只管“要求”不管“落实”,只管“学会”,不管“会学”,是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对我而言,这不仅是理论上的认识,更是别人和自己实践的体验、感悟。想来,大家也会有同感。

二、要什么样的改革

纵观国内教学改革,花样繁多,目不暇接。就我校自身而言,也经历了多场改革。那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改革呢?我想从我所经历的教学改革谈起。

回顾我校20多年的教学改革历程,大体经历了6次改革。

第一次,1997年,学习北京十四中学的“分层次教学”,当时主要在外语组开展。我理解,分层次教学表面上是根据学生学业水平实施分层走班教学,实上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自学。

第二次,2000年,学习洋思经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我校开始采用学案导学,持续一年时间,后因领导调整终止。

第三次,2006年,学习杜郎口经验,英才高中经验,实行小组合作学习、“两型六环”教学模式、编制使用学案。“两型六环”的核心是指导学生开展自学,实行“堂堂清”。至2008年9月,因领导调整终止。

第四次,2013年,学习精英中学“6+1高效课堂”,同时“大教育”来校指导,但没有形成明确的教学模式要求。

第五次,2014年,崔主任来校,推行“问题驱动式翻转谐振课堂”,基本思想是“问题驱动、先学后教、生生互动”,经过一年研讨、一年“立标”,至2016年8月结束。

第六次,2016年9月,开始推行“导学用”大课堂。

    以上,是我校20多年来教学改革基本情况。纵观前五次改革,都没有“顶层设计”,没有能够深入开展,也没有形成成型的模式、规范,改革基本靠行政推动,最终也因领导变动而终止。由于,上述种种情况,多数改革改革流于形式,很多在外地外校风生水起、行之有效的改革(如,洋思中学、精英中学),在我校也收效甚微,甚至是瞎折腾,徒劳无功。以致,很多老师(可以说大多数老师)对教学改革很不理解,甚至怨声载道。

现在,我们又开始了第六次改革。搞好这次改革,我们必须要吸取前五次改革的经验教训。要深刻认识改革的必要性,正确把握改革的内涵,认真搞好改革的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好改革的路线图。

经历了这么多次改革,那么,我们目前需要什么样的改革呢?我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首先,要明确改革的指导思想。要把握三点,一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我们必须在国家教育政策的框架内推行改革。前几次改革,我们紧跟潮流,而恰恰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国家的新课程改。二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基于我校教学面临的问题,要有利于提高教学实效,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前几次改革,我们重视了形式,而恰恰忽视了教学常规的落实,降低了教学实效,影响了教师专业发展。第三,还要有一点前瞻性,要顺应国家深化课程改革和山东省推进高考改革的基本要求,坚决避免盲目的应试倾向。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当前的教学改革,必须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必须立足学校实际问题,必须顺应课程和高考改革要求。我们必须在这个框架设计好“导学用大课堂”。总体来讲,“导学用大课堂”是符合上述要求的,但还需要做一些微调。下面谈一下,我对“导学用大课堂”的认识。

三、“导学用大课堂”的内涵和意义

导学用大课堂是“三自”(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觉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先学后教,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它的基本理念是“任何学习从本质上讲都是自主(自己)学习”,它要求教师要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从研究“教”,转向研究“学”。(但是,研究“教”转向研究“学”,不是不研究“教”,不是不研究教学内容,只研究教学形式,而是在深入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关注教学形式,让学生经历自学、探究、体验、感悟。

“导学用大课堂”的基本思路是整合课前、课中、课后时间,指导学生利用自习开展自主学习,教师利用课堂搞好自学反馈、点拨提升、应用训练。“导学用大课堂”的“导”是指教师通过“问题引领,任务驱动”引导、指导学习;“学”是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用”是指学生运用学习(复习)的知识和方法“学以致用,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大课堂”是指,是指统筹安排课前、课中、课后的自习和正课时间,有序开展自主学习、点拨提升、整体建构、应用训练、(周末)测试巩固,而不局限于45分钟的“小课堂”(课堂教学)。

“导学用大课堂”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合作学习应用学习、课后巩固、周末检测四个阶段。根据我校目前实际,课前自学由学生在晚自习上根据学案的要求独立完成;合作学习(点拨提升)、应用学习则由师生在正课上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行;课后巩固,则在早自习由学生独立完成,周末检测,在单周周六、周日进行。课中学习阶段,又包括自主学习(成果)展示、难点问题探究(点拨提升)、整体建构、实际应用等几个环节。整个学习过程,是一个学生学习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理论到应用的逐步提升的过程,是一个完整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导学用大课堂,符合科学的认识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建构主义理论),符合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基本理念,符合我校“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养成(学生)学习习惯”的实际情况。它借鉴了各地近年教学改革成果,特别是初步总结了我校近年教学改革的经验,一定程度上,吸收了洋思经验、杜郎口经验,整合了“6+1”高效课堂和“问题驱动课堂”,是一种比较科学规范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高效的教学策略,我们要正确认识和积极对待。

科学实施“导学用大课堂”,必须正确把握它的一些基本教学原则和方法。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1.要统筹规划好教学过程几个阶段和环节

导入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应用学习4个阶段前后衔接,互相联系,“导”“学”“用”贯穿全程,链接自习课和正课,构成了大课堂教学的整体。其中“导”是前提,是引领;“学”是主体、是中心,“用”是目的,是归宿。导得好才能学得好,学得好必能用得好,用得好就能不断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业成绩。

2.要与学科和年级教学实际相结合

“导学用”的教学模式不是死模式,不可生搬硬套;是活模式,只能灵活运用。学科不同,年级不同,课型不同,学生基础不同,等等,其实际操作流程和方式必然有所不同。而且,特别要注意,文科科目和理课科目的具体教学形态要有较大不同,新授课与复习课的教学形态要有较大不同。

3.要注意落实好导学的基本原则

一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给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充分参与教学,让学习真正发生;二要做到目标明确,科学高效,要坚持三维目标(特别是新授课),使整个教学过程和各个教学阶段环节目标任务明确具体、科学有效;三要要注意把握学情,科学安排学习任务和设置探究问题,提高教学针对性,不贪多求快,好高骛远,也不能流于表面,浅尝辄止;四要注意整合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适当精简教材,做到校本化实施。

4.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多方面调动学生参与教学;二要精心编制和使用学案、课件,提高教学效果,要以学案为主、课件为辅,配合使用,相辅相成;三要善于运用“兵教兵”策略,发挥同伴互助作用,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四要讲求方法策略,善于“忽悠”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围绕“导学用大课堂”的建设,我们制定了新的作息时间安排,制定了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各课型的基本教学范式,修订了学案编写要求、集体备课制度。落实好这些范式、要求和制度,对于规范我们的教学行为,推进“导学用大课堂”的有效实施,提高我们的教学实效,促进我们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认真研究,参照执行。当然,这些范式、要求和制度都是面向教师整体而言的,各年级、各学科要在这些大框架内,根据自身实际进一步细化,有些地方(如,集体备课的实现形式)可以做出适当调整,以增强操作性和实效性。

四、怎样参与改革

关于怎样参与教学改革,我也想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第一阶段,成长阶段,主要是熟练掌握教学内容(整个学科、各个模块),掌握基本教学技能(新授课,复习课,教(学)案编写、试卷编制),谈不上教学改革,也没有教学改革的想法。

萌生教学改革的想法,是97年学习北京十四中学的“分层次教学”。当时学校只在英语学科开展。但我因为参阅了它的有关资料(还包括“四轮学习方略”、《学习的革命》),深为所动,也在任课班级开展了以“指导自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区市教研室也比较认同,但没有找到好的实现形式,开展不够深入。直到2000年,学习了洋思中学的“导学案”,才豁然开朗。但很快在2001年后终止。

2004年,山东省新课程改革,在市教研室推动下,政治学科教学样式有了很大变革,主要是“情景探究、合作学习”,但自主学习、应用学习开展不好。06年,学校学习杜郎口经验、英才高中经验,我都尝试进行改革,但在当时学校大背景下,都流于形式,没有深入开展,成效自然无从谈起。但其间,赴洋思中学、河南永威学校学习蔡林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感触很深。

2013年,两次到石家庄精英中学学习 “6+1高效课堂”,观摩了课堂,查阅了很多资料,第二次又亲自聆听了李金池先生阐述,他讲到“6+1”课堂集众家之长于一身,体在上海、头在江苏、臂在山东、脑在陕西、魂在精英中学”,深为所动。所以,在督导听课中,我积极推动,但没有形成全校的行动。14年,崔主任来校,推行“问题驱动式翻转谐振课堂”,“6+1高效课堂”搁浅。我试图把“问题驱动课堂”和“6+1”高效课堂整合,形成一套科学、规范、有效的教学范式,但最终没有形成。

现在,我们推行的“导学用大课堂”,如前所述,较好的整合了各地的成功经验和我校历次改革的经验,我比较认同,在督导听课中也积极推动,同时也不断地听取老师们的意见、建议,向学校建议修改完善。

以上,是我参与教学改革的一些经历,希望对老师们参与教学改革有一些启示。基于我的经历,我觉得有效参与教学改革,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一是开放的心态,走出故步自封的藩篱;二是要有一个虚心学习的态度,潜心研究学校的“教改设计”,研究一下相关的教改理论和教改经验,认真听取听课人员的评课意见;三是不怕麻烦,不怕困难,从旧模式转到新模式,需要一个习惯养成(教师习惯、学生习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要怕麻烦,因为一旦新习惯形成,就会驾轻就熟,轻而易举,就不再麻烦了;四是积极提出自己的建议,学校《教学方案》提出的的教学范式、备课制度和学案要求,是我们的讨论搞和实验稿,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调整完善,老师们要在研讨和实验过程中积极提出自己宝贵意见,(学校会适时召开各学科研讨会)。

第二,要结合学校的改革路线图推进自己的改革。学校提出,要通过开展五轮研讨,稳步推进课堂改革。学校虽然提出了“导学用大课堂”的顶层设计,但并不急于求成,初步设计用一学年的时间,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通过五轮研讨,逐步构建起表完善的课堂模式。

第一轮  9月,全校36个备课组长上研讨课,初步研讨

第二轮  10—11月,对全体教师进行推门听课,深度研讨

第三轮   12月,推选优秀教师课堂展评,初步总结

第四轮  3—4月,结合“一师一优课”活动,每人上一节“优质课”。

第五轮  5月,专家到校,总结提升,完美打造四种课型。

老师们要结合学校的规划的路线图,稳步推进自己的改革,努力跟上学校的步伐,不断改进提升自己的课堂。

第三,要有对自己的清醒认识和明确定位,从自身实际出发,规划好自己的改革路线图。大约15年前,历城区教研室主任、政治教研员董经会老师有一次和我交谈时谈到,上好政治课要做到“求实、求活、求新、求美”,引发了我的深入思考。我觉得,不但是政治课,而是所有课都要遵循这个要求。而且,这四个词,是不断递进的,是个人课堂建设的四部曲,也是个人专业发展的四部曲。“求实”,就是先要落实好知识(即教学任务),要求教师精准熟练把握教学内容,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求活”就是在准确把握教学内容、落实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尽量把课上活,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使课堂生动活泼;“求新”就是在前面基础上,再上出一点新意来,用创新的教学资源,创新的教学方法,吸引人;“求美”,就是在前面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教学的艺术性,把课上的内涵丰富、形式灵动,境界高远,让人觉得是一种享受。我们每个人都要清醒地认识自己目前的水平定位,要按照自身的实际(专业水平、性格特点),确立自己的理想目标和阶段发展目标,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改变自己的课堂面貌,同时也实现自己的教育人生价值。

结语:以上,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学校的教改历程和我参与教改的经历,从要不要改革、要什么样的改革、“导学用大课堂”的内涵和意义、怎样参与改革几个方面,谈了一下对当前我校教学改革的认识。这些,只是我个人的体会,仅供老师们参考。不当之处,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当前,我校改革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投身学校的改革发展。新学期以来,学校取得的进步,有目共睹。随着学校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学校会发展的越来越好,改变学校面貌的梦想会一步步实现。当前的教学改革,是学校整体改革发展系统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改革发展的第一步。我们一定要迈好这一步,用我们的热情和心血,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打赢这一仗,为学校下一步的改革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一步一步不走向光辉的明天。

 

上一篇:高新区实验中学数学“同课异构”活动深入开展
下一篇:济南市高中政治名师送教活动在高新区实验中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