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济南高新区实验中学的艺术长廊里,总能看到一位教师执笔凝神的剪影。她以油画刀为犁铧耕耘美育沃土,用调色板作舟楫摆渡艺术星河,在丹青世界与三尺讲台间架起虹桥——她就是党员教师丁倩,一位用美育点亮生命底色的艺术摆渡人。
丁倩,女,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师从于山东艺术学院院长王力克教授,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获得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联奖项。她还先后获得市级优课、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省级美育典型案例一等奖、市高中美术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高新区中小学教师专业技能测评一等奖等。
美育培根
作为教师,要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性问题,教育好学生,为党和国家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丁倩老师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将着力点聚焦于培育学生深厚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在日常教学中厚植家国情怀。她注重在技法传授与美术鉴赏过程中融入中华美育精神,通过文化浸润,让民族艺术精神自然流淌于课堂。
丁倩老师的领路人、著名美术教育家王力克教授曾说:只有在持续的审美教育中,学生才能逐渐了解什么是艺术经典。建立起“经典意识”,才能懂得真和美的内涵,最终建立起独立的思考和判断。那么要建立经典意识,培育健康的审美观念,提升审美品位,就需要专业的理论引领。丁倩老师的美术鉴赏课上得深入浅出,总能将抽象的理论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运用。丁倩老师常说:“美术赏鉴课,既要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要厚植学生的中华文化基因,这样做,或许能够播种下几颗未来美术大家的种子。”
艺术实践
培养创造力的土壤是联系生活,也只有在生活体验中学习,学生对艺术的感受和认知才更加深刻。丁倩老师尽可能多地为每一名学生提供探索美、创造美的机会,不断挖掘学生潜能,鼓励他们不断超越自己,感受生活中的审美趣味。在学校“艺体节”美术系列活动、“三引导”家校美术作品展、中小学班级美术展示等活动中,她引导学生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进行创意制作,把生活中的动人瞬间转换到画面,使每一名学生有机会得到充分的展示,展现了她倡导的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美、发现美、感受美、认识美、表达美、创造美的教学理念。
初心如磐
“师者如光,虽微致远。”——丁倩老师办公桌上的座右铭,映照着这位党员教师的初心。从教十三载,她带学生用画笔丈量过曲水亭街的青石板,在大山里写生过朝阳与晚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铺就五彩路,如今,她已培育出多名美院学子,而更多学生则在美育浸润中,获得了感知幸福的密钥。当丁倩老师带着学生站在展厅与大师作品同场对话时,她愈加确信:美育从来不是技巧的堆叠,而是生命的唤醒!这位艺术摆渡人,以党员教师的使命担当,将继续在新时代美育长卷上挥洒着炽热的教育丹青。